
印度为双发战机寻求新型发动机
近期,《经济时报》和彭博社等媒体报道称,印度政府已与至少三个国家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展开初步接触,计划在战斗机发动机的联合研发上寻求突破。这一举措不仅局限于美国厂商,还包括英国、法国和日本的企业,显示出印度在装备来源多元化上的积极尝试,意在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并推动本国航空工业迈向更高层次。
2024年5月30日,彭博社援引印度高级官员的消息称,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正在评估替代美国通用电气(GE)F414发动机的潜在方案,用于未来的双发战斗机。报道指出,这些候选发动机来自英国、法国和日本。但仅仅几天后的6月5日,HAL即发布声明,强调与GE的谈判仍在正常进行,并特别澄清所谓“光辉”Mk2战斗机(LCAMk2)发动机更换的传言不实。值得玩味的是,HAL的表态中只明确了单发的LCAMk2将采用F414,而对双发战机并未详述。
展开剩余74%事实上,印度此前已计划在第五代战斗机(AMCA)的初始阶段继续使用F414作为过渡动力系统。所谓“过渡”,意味着印度希望最终掌握完全自主的发动机研制能力。因此,彭博社所披露的谈判,更可能是与AMCA以及未来舰载双发战机TEDBF相关,目的是为未来战机寻找比F414更先进、更可靠的替代动力。尤其是近两年印度与GE合作的进展并不顺利:2023年以来双方谈判一再拖延,2024年更因GE未能按时交付国产单发战机的发动机而遭到罚款。这些情况不仅印证了印度空军高层对采购延误的担忧,也让发动机自主化显得刻不容缓。
印度空军司令辛格曾直言,关键装备采购几乎没有哪一个项目能够按时完成,这对印度国防战备已构成严重挑战。可以说,印度政府之所以不断谋求新伙伴,就是希望通过多元合作来化解风险,提升本国在关键军工领域的独立性。
三国方案的较量与优劣
在潜在合作对象中,英国的罗罗公司表现尤为积极。今年4月,印度国防高官访问英国时,罗罗明确表态愿与印度在AMCA项目上联合研发发动机,并承诺进行完整的技术与知识产权转让。这一提议被纳入英印防务伙伴关系框架。罗罗不仅提出发动机推力范围从75千牛到110千牛,并具备进一步扩展至120—130千牛的潜力,还额外表示愿与印度合作开发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用于未来的运输机和民机。同时,罗罗还计划在2030年前扩大在印度的供应链规模,创造更多就业。但其不足在于,目前的方案仍处于概念阶段,尚无成熟样机,风险较高。
法国赛峰集团则凭借M88发动机的成熟经验展现竞争力。2023年7月,法国政府已批准赛峰与印度合作,共同研发新一代发动机,为AMCA和舰载双发战机提供动力。该方案以M88为基础,通过升级核心部件,使推力提升至110千牛。赛峰承诺的技术转让范围广,涵盖单晶叶片、热障涂层和先进燃烧室等关键技术,并计划在印度设立燃气轮机技术中心。由于基于现有成熟技术,研发时间与AMCA项目高度契合,风险相对较低,是一个务实且稳妥的选择。
相比之下,日本的方案显得更具前瞻性但不确定性大。IHI公司与防卫省合作的XF9-1发动机在理论上性能优异,干推力达107千牛,加力后147千牛,并配备推力矢量喷口和隐身优化设计。但其研发与英日意联合的GCAP项目捆绑紧密,进度可能滞后,且日本缺乏独立完成大推力发动机的经验。因此,尽管技术参数亮眼,但短期内难以满足印度的迫切需求。
美国之外,印度将作何选择?
虽然HAL强调“光辉”Mk2依旧会使用GE F414发动机,但在更具战略意义的AMCA和TEDBF项目上,印度寻求替代动力几乎已成定局。这符合印度追求装备自主和供应链多元化的核心战略。
目前看来,法国赛峰的方案风险最低、与时间表匹配度最高;英国罗罗的方案虽承诺最大,但仍停留在概念阶段;日本的XF9-1技术先进,却受制于项目协同和经验不足。未来,无论印度最终与谁合作,这一决策都意味着其正在将关键技术合作从美国逐渐拓展到其他国家。
然而,承诺的“全面技术转让”是否能真正落地,还需要印度具备足够的政治决心和工业能力去消化和应用。否则,这些合作可能反而让印度陷入新的复杂依赖关系。在追求防务自主的道路上,印度需要的不仅是伙伴的承诺,更是自身产业链的扎实提升。
发布于:天津市睿迎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